这样的武汉,震撼!
这样的武汉,震撼!
这样的武汉,震撼!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kǎochá)湖北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建成(jiànchéng)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zǒngshūjì)多次到湖北(húběi)考察,对湖北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新时代(shídài)新征程湖北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lǐngháng)。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要求我们“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fènyǒngzhēngxiān),加快建成中部地区(dìqū)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对湖北工作提出更高目标、更高标准、更高要求。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力以赴稳增长、强科技、壮(zhuàng)产业、防风险、惠民(huìmín)生,走出一条昂扬(ángyáng)向上(xiàngshàng)的发展道路,荆楚大地呈现出经济稳定增长、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干部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在推进(tuījìn)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上开拓进取(kāituòjìnqǔ),因地制宜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kējì)创新能力较强”,要求我们“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de)科技创新高地(gāodì)”,“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shēngjí),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我们坚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上(shàng)下功夫,积极开辟经济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攻难关、促转化,科技(kējì)创新聚势突破。打造以“1家国家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0家湖北实验室+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525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力量矩阵,滚动实施全(quán)链条攻关,加快建设高校创新体系,存储芯片、心肌旋切、人造太阳氘氘聚变、北斗(běidǒu)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加快突破、世界领先。2024年,我省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9项,高新技术企业(qǐyè)近3万家(wànji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6万家,在数量上连续4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科技成果就(jiù)地(dì)转化率(zhuǎnhuàlǜ)提高到67%,创新创造成为荆楚(jīngchǔ)大地最强劲的旋律。
转方式(fāngshì)、调结构,产业(chǎnyè)发展(fāzhǎn)积厚成势。建立“链长+链主+链创”三链机制,统筹传统产业升级(shēngjí)、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线并进”,以5个万亿(wànyì)级支柱产业、10个五千亿级优势产业和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为骨干的先进制造业集群(jíqún)加快构建,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与服务、大健康三大产业达到(dádào)万亿级规模。抢先布局6G、氢能等25个未来产业新赛道,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对工业增长贡献率保持在(zài)35%以上,成功研制“劳动者”“荆楚”“神农”“天问”“楚宝”等10款人形机器人。
抓保护、强治理,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shēngtài)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接续实施长江大保护“双十工程”“双十行动”,长江干流、丹江口库区(kùqū)水质稳定在Ⅱ类以(yǐ)上,水清岸绿、江豚逐浪、麋鹿成群的(de)生态美景成为常态。构建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制度三大体系,建成全球(quánqiú)规模最大的碳(tàn)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截至2025年5月,碳市场成交额占全国的41.4%,以年均(niánjūn)3%的能耗增速支撑了(le)年均6%的经济增长,以全国第22位的能耗强度支撑了全国第7位的经济总量。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hé)扩大高水平开放上勇于探索,更好(gènghǎo)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zǒngshūjì)对湖北(húběi)改革开放寄予厚望,要求我们“抓好重点领域(lǐngyù)和关键环节改革”,“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我们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立足湖北联结东西(dōngxī)、承接南北的(de)区位优势,强化枢纽功能,拓展发展空间,以改革之力、开放之为,撬动中部、服务全国。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lǐngyù)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抓好大财政、国资国企(guóqǐ)、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bùduàn)增强高质量发展的(de)内生动力和活力。全面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jiànshè),开展资金(zījīn)、资产、资源(zīyuán)“三资”清理,加快分散变集中、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盘活国有“三资”3708亿元,带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6%。深化国企功能性改革,提升(tíshēng)国企核心功能和竞争力,省属企业由37家整合为21家,营收由2020年的1241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5238亿元。开展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项目结算率(lǜ)、决算率和通过率均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
加快建设(jiànshè)内陆开放高地。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以建设陆海空“三条丝绸之路”战略枢纽打造(dǎzào)新时代“九州(jiǔzhōu)(jiǔzhōu)通衢”,以离岸在岸一体化推动(tuīdòng)新时代“九州通商”,以高标准制度型开放推进新时代“九州通融”。“市市通高铁”目标顺利实现,中欧班列(武汉)连续2年(nián)开行突破1000列,全球第4个、亚洲唯一的专业货运机场花湖国际机场累计(lěijì)开通国内外货运航线100条,货邮吞吐量累计超过(chāoguò)180万吨、跻身全国前列。2024年,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7000亿元、增长9.6%,进出口总量于4年间跨越3个千亿级台阶。
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坚持全周期服务、全链条协同、全社会参与,全力降成本、提效能、稳主体、强保障,连续(liánxù)(liánxù)3年每年为各类经营主体降低成本超过(chāoguò)100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至13.04%。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企评(píng)营商环境”中(zhōng),湖北排名稳步(wěnbù)上升,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良好营商环境助推企业加快成长,市场主体连续4年每年增长超过百万户。
在(zài)城乡(chéngxiāng)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不断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城乡融合和(hé)区域协调发展(fāzhǎn)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qiángdiào)“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xiànyù)经济(jīngjì)”,“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我们紧扣高质量、一体化两个关键,全面提升经济集聚度、区域协同性(xìng)和整体竞争力,努力形成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优势互补、各展所长的发展格局。
做强(zuòqiáng)武汉(wǔhàn)、襄阳、宜昌(yíchāng)“金三角”。建立武汉、襄阳、宜昌协同发展(fāzhǎn)机制,推动武汉在支点建设中(zhōng)当好龙头、走在前列(qiánliè),引领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推动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联结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shūniǔ)节点,辐射带动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城市群发展;推动宜昌打造“金三角”的重要支撑、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展示(zhǎnshì)窗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引领带动宜昌、荆州、荆门(jīngmén)、恩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2024年,武汉在副省级城市中GDP增速靠前,襄阳、宜昌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居中部非省会城市前列。
激活城乡融合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dàlìfāzhǎn)县(xiàn)域经济,推动(tuīdòng)百强县进位、千亿县扩容,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根植性主导产业,“一县一业”培育100个左右县域特色产业(tèsèchǎnyè)集群,8个全国百强县位次持续(chíxù)前移,15个县市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lǐngpǎo)县”。着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国家考核评估中连续(liánxù)9年获“好”等次。构建乡村富民产业、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动力、组织保障等“六大体系”,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nóngmín)增收入,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找准区域协同融通着力点。主动牵头搭台,做实长江中游(zhōngyóu)三省、中部六省战略合作机制,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lǎoōu)、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区域合作机制创新,推动打造“运河(yùnhé)上(shàng)的鄂湘赣”“轨道上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科创链(liàn)上的中三角”“产业链上的都市圈”,整体提升(tíshēng)中部地区发展水平。以科技联盟、产业合作、人文交流、对口协作为支撑,推动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区域合作取得新进展。
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加快建设世界(shìjiè)知名(zhīmíng)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要“把(bǎ)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我们努力写好“人文经济学”这篇大文章,深入推动荆(jīng)楚文化创造性转化(zhuǎnhuà)、创新性发展(fāzhǎn),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切实把湖北历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强化历史(lìshǐ)文化遗产保护(bǎohù)利用。实施荆楚文脉赓续工程,做好(zuòhǎo)屈家岭、秦汉简牍等文化资源保护研究阐释工作,编纂《荆楚文库》《湖北出土简牍集成》,打造“一主(长江)二从(汉江、清江)”区域文化地理版图,让文物“活起来”、把文脉传下去。加快建设长江国家(guójiā)文化公园(wénhuàgōngyuán)(湖北段)、中国长江博物馆、中国南水北调博物馆等标志性项目(xiàngmù),打造长江文化高地,向全世界展示长江文明的璀璨华章。
繁荣发展文化(wénhuà)事业。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抗洪(kànghóng)精神、抗疫精神,出台名剧(míngjù)来鄂、新剧首演激励政策,加强重大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等文艺(wényì)精品创作,推出更多具有全国影响的精品力作(lìzuò)。持续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深化实施荆楚“红色(hóngsè)文艺轻骑兵”等文化惠民工程(gōngchéng),今年以来开展惠民活动6000余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主办首届长江文化艺术(yìshù)季,144.67万名市民、游客现场感受开幕式盛况,打造长江流域综合性、群众性文化艺术盛宴。
推进文旅(wénlǚ)深度(shēndù)融合发展。实施荆楚文旅品牌提质工程,提升长江三峡、太极武当、白云黄鹤、神农秘境(mìjìng)、风情恩施等知名度、美誉度(měiyùdù),办好中国(zhōngguó)(武汉)文化旅游(lǚyóu)博览会、“相约春天赏樱花”等重大节会,唱响“一幅美丽的(de)画、一本厚重的书、一首(yīshǒu)激昂的诗、一座丰饶的园、一架通达的桥(qiáo)”文旅品牌。以“神武(shénwǔ)峡”和“赤黄红”两大文旅主轴为引领,加快建设5家世界知名旅游景区、20家5A级旅游景区、100家特色精品旅游景区,立体化展示荆山楚水、荆风楚韵的独特魅力。2025年1月至5月,全省游客接待量3.5亿人次、增长13.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13.8亿元、增长15.2%。
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持续用力,切实以高质量(gāozhìliàng)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紧紧围绕抓改革(gǎigé)(gǎigé)促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坚决扛牢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持续(chíxù)推动全面(quánmiàn)从严治党向(xiàng)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为支点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和强大动力。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luòshí)“思想引领、学习在先”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zhòngyào)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jīngshén),列账跟进督办党的十八(shíbā)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贯彻落实。及时修订坚决(jiānjué)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具体规定,建立政治生态(shēngtài)分析研判机制,督促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认真落实(rènzhēnluòshí)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重品行、重实干、重实绩,出台进一步(jìnyíbù)加强县(市、区)领导班子建设意见,健全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全面实施“干部素质提升年”,抓实凝心铸魂、对标争先、强基(qiángjī)提能等“六大行动”,推动党员干部既勇于开拓创新又(yòu)持之以恒抓好落实、既敢拼敢闯又善于团结协作。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zhènxīng)、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统筹(tǒngchóu)抓好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hāngshí)基层战斗堡垒。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chéngguǒ),扎实开展深入贯彻(guànch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违规吃喝、违规打牌和赌博等专项整治,常态化纠治不担当不作为(zuòwéi)突出问题,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深化国企、金融、政法、粮食购销、医药、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反腐败工作(gōngzuò),抓好群众身边(shēnbiān)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2024年(nián),全省党风廉政建设总体满意率91.79%、增长0.83个百分点(bǎifēndiǎn),正气充盈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提升。
来源:2025年第7期《党建》杂志(zázhì),作者系湖北省委书记
中宣部《党建》杂志社主办的党的创新(chuàngxīn)理论成果(chéngguǒ)学习宣传平台、党的建设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经验交流平台
公众(gōngzhòng)号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